一、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標
定位:研究的平臺,探討的陣地,提高的搖籃,成長的階梯,輻射的中心。
目標:課題研究有成果,工作室成員專業素養有提升,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。
二、教師培養
1、對工作室成員的要求和期望
(1)制定自己在三年培養期內的專業發展規劃;
(2)圍繞“高效課堂”這一目標,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,每學期執教2節示范課;
(3)切實參與教育教學研究,每年至少有1篇論文在市級及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;
(4)借助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網絡平臺進行專業知識學習,學習時間每年不得少于70學時,爭創優秀學員;
(5)完成所帶學員的教學技能、專業成長的指導、示范工作;
(6)準時參加工作室開展的各項活動;
(7)完成工作室安排的其他工作。
2、工作室成員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的目標
工作室成員應在貴州省成為在技工學校教學方面學有專長、術有專攻的“知名教師”。
3、工作室成員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的主要措施
(1)逐個制訂培養方案:使工作室成員在規定時間內達到培養目標。
(2)定期開展研討課、示范課活動,為工作室成員提供相互學習以及展示自我的舞臺。
(3)每學年至少開展1次集中研修,提供不少于20學時的專業培訓。
(4)進行專題研究:確定不同階段的研究專題,以工作室群體成員智慧為依托進行專題研究。專題研究范圍為:學業水平測試研究、“高效課堂”教學研究,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應用研究等。
三、教育教學研究
1、教育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
(1)一體化教學課堂教學研究;
(2)電焊工初中高級技能水平測試的研究;
(3)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應用研究。
2、從事該項研究意義
(1)一體化課程教學研究是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,尤其是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,課堂教學中會有許多新的舉措,也存在許多新的問題,教師也會遇到新的困惑,這些都有待我們去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。
(2)進行考試研究,有利于推動一體化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應試技能的提高。新課程的開設必然會出現許多新題型,有必要對此進行系統研究,將開啟新題型的鑰匙交給學生。
(3)在教學中,教師們常常發現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,甚至缺乏,影響新知識的進一步學習,影響學生整體素養的提高。通過研究“課標”,研究“考綱”,研究教材,把教材中的核心概念系統地整理出來,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備知識,引起師生在教學中共同重視,并督促學生對其理解、記憶、背誦。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核心概念,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,提高教學質量,將起到重要作用。
3、研究的主要內容
(1)一體化教學課堂教學的研究;
(2)電焊工初中高級技能水平測試試題分析及對教學的導向;
(3)考試動態及其對現行教學的反思;
(4)教材中的核心概念;
(5)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。
4、研究的主要方法
(1)分階段開展不同的課題研究;
(2)各階段的專題研究工作室成員間分工合作;
(3)通過理論學習、理論總結、教學實驗、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課題研究。
5、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
用教育教學論文、教學設計、展示課、報告會等形式體現工作室研究成果;用工作室成員成長的實績體現工作室培養的力度。
四、方案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
第一階段(2014.07-2014.12):制定工作室工作方案;成員制定自己在三年培養期內的專業發展規劃;各位成員組建自己的學員隊伍;建立起相互交流的平臺——QQ群、技術學科工作室網絡平臺,確定課題研究的內容及分工。
第二階段(2015.01-2015.06):
圍繞課題開展理論學習、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,提高專業水平,能獨立承擔或參與課題研究工作,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,并在市級以
上專業刊物發表,實現由專業型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。
第三階段(2015.07-2016.06):通過前面階段的培養,使工作室成員在專業及理論水平上再上一個新臺階,實現由單一型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。
五、預期成果
1、打造一個具有較強的研究和合作能力、在省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師團隊,形成一個引領全校技術學科整體發展的研究中心。
2、構建一個集教學、科研為一體的培訓體系,形成一個規范、系統的培訓中心,促進全校技術學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。
3、建立一個課程資源庫,形成一個功能齊全、良性循環的資源網絡。
六、名師工作室成員分工
主持人(王立新),負責制定工作室方案,負責制定工作室年度工作計劃,負責日常工作的召集,負責QQ群的管理,李斌老師負責技術學科工作室網絡平臺的建設及日常管理。馮小明老師、賈剛老師、蔡玉柱老師、韓少榮老師負責活動的策劃、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,學校財務負責財務管理及后勤保障等。
七、工作保障及措施
1、工作室室外保障
(1)黃建萍副校長負責組織指導該項工作,為名師工作室各項工作提供組織保障。
(2)學校為名師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,支持電焊工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或進修提高。
(3)邀請省級名師親臨課堂,上示范課,面對面實踐指導。
2、工作室室內保障
(1)形成研究機制,保證研究頻率
工作室以各成員為組織者各自成立行動研究小組,由研究小組輪流承辦研究活動,每月一次。工作室建立QQ群,每兩周固定時間網上交流,由工作室成員輪流主持,主持人負責話題梳理與聊天總結并提交書面簡報。
(2)創新研究形式,提高研究效率
鎖定課堂研究主陣地,明晰研究主題,用實踐闡釋理論,用思想指導實踐,在“深度研究”上下工夫,注重系列研究,過程研究,流動研究。高度重視文字梳理,保證梳理的及時性、真實性、深刻性,建立高效的文字互動平臺;每位工作室成員要重視研究過程中文字資料的收集整理,每學年推出個人研究文集。
(3)整合研究資源,保障研究品質
整合學科領域內的一流人力資源,從個人成長經歷分享及學科教學指導的角度參與研究。整合個人閱讀資源,推薦閱讀書目及相關閱讀材料,在閱讀中聚焦思想,提升思想力。整合各學校資源,打造校際交流開放平臺。整合出版資源,推薦優秀篇目,鼓舞研究士氣。
(4)規范研究資料,沉淀研究成果
工作室要建立一人一份成員培養檔案,并整理好《工作室成員個人專業成長檔案》。發揮本學科“專業引領”作用,為教師成長提供指導與咨詢。
八、工作室規章制度
1、會議制度
每學期召開兩次常規工作會議。學期初以討論 “工作室”年度計劃,確定工作室成員階段目標,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課題以及工作室活動安排為重點。學期末以召開總結會議,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,形成總結材料,向主管部門匯報階段成果。
2、學習制度
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,集體學習和個體學習相結合。每學年有一至二個研究主題,圍繞主題開展學習研究活動。
3、考核制度
(1)工作室成員主要由主持人考核,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:
A.師德修養(主持人評語;一票否決制)
B.研修規劃、研修計劃及學年總結
C.讀書筆記、教學敘事或案例、撰寫論文或反思(發表刊物復印件)
D.公開課、示范課或講座(教學設計、講座提綱或音像資料之一)
E.課題研究及參加教學競賽成果(研究過程記錄及成果)
F.培養青年教師(活動記錄)
G.檔案建設(獲獎及參加各類學術活動通知復印件)
H.參加教師繼續教育或校本培訓(聽課記錄、講義提綱和課時數)
考核不合格者則調整出工作室,同時按有關程序吸收符合條件的,有發展潛能的新成員進入工作室。成員中途退出工作室必須事先
提出并經主持人批準。
(2)考核采用達標制,分優秀、合格、不合格三個等級。對獲得優秀級的成員進行獎勵。
4、檔案管理制度
建立工作室檔案制度。檔案資料由工作室指派專人負責兼管。及時收錄工作室成員的全部研究資料歸檔,內容包括文本資料(計劃、總結、聽課、評課、研究課、展示課、報告、講座、論文、教案)和音像資料(課堂教學、考察活動等的錄音、錄像)。